电动车一千公里可靠吗?

日期:2023-01-01 16:04:48 / 人气:157


新一轮续航里程比拼拉开帷幕。
近日,东风汽车表示,其正在研发的第二代固态电池在安全性高的基础上,具有能量密度更高的特点。预计整车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。
截至目前,已有多家电池厂商和车企相继给自己的产品贴上了“1000 km超长续航”和“数分钟快充”的标签。新一轮续航里程比拼拉开帷幕。
业界的反应不一。
汽车执着于千公里续航标签的背后,是消费者普遍存在的“里程焦虑”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把产品的目标续航里程定在了1000公里。
例如,7月,SAIC与陶青(昆山)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成立联合实验室,将专注于1000公里以上长续航固态动力电池的量产应用和固态动力电池的4C快充技术。同月,沃尔沃汽车宣布,其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合作开发的新一代电池续航里程为1006公里。年初,广汽阿亚恩旗下的AION LX Plus正式上市,顶配车型续航里程也达到了1008公里。
但部分车企尚未推出1000公里续航里程的纯电动汽车,并明确表示不会刻意延长产品续航里程。奥迪股份公司(中国)首席执行官冯曾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:“公司目前没有推出1000km电动车的计划。在电池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,高续航的电动汽车需要配备更重的电池。正因如此,成本极高,车身越轻,整车成本就会越来越高,这是一个恶性循环。”
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,续航里程过高没有意义。“特斯拉早在12个月前就可以生产续航里程为600英里的车型,但那会导致大部分时间需要携带额外重量的电池,加速、操控和效率都会更差。即使是我们目前400多英里的续航里程,也几乎超出了任何人的需求。”
“忍耐一千公里”价值有限。
总的来说,一些车企认为“1000km续航”没有必要的主要原因是,目前主流电动车500-600km的续航已经基本满足了大多数车主的需求,更长的续航意味着更高的能量密度或电池容量。目前大部分车企都是依靠电池的堆叠数量来提高续航,这直接导致了车重的增加和电池成本的剧增。
“用户需求是有差异的。不是每个人都需要1000公里的续航,中长续航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。长续航会大幅提高电池的成本,让部分消费者买不起。"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该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,"在极寒天气下,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会收缩,一辆续航能力为1000公里的汽车在冬季可能只能行驶500公里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超高的续航能力才会显示出它的价值。"
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表示:“纯电动汽车用户的里程焦虑不仅包括纯里程焦虑、计价器里程不准确焦虑、空调能耗对里程影响的焦虑和对电池未来衰减程度的焦虑,还包括对充电服务不确定和充电时间长的焦虑。而与燃油车里程长、里程显示准确、空调低能耗焦虑、加油方便形成鲜明对比的,正是这四个方面的焦虑。”
乘联会此前曾公开表示,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已经达到1000公里,一些车企准备推出这样的续航车型来化解电动车里程焦虑,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同时可以通过快充技术改善,提高车辆使用效果,改善充电焦虑。“这是两个很好的发展方向。这不是一款车实现的组合技术,而是一个品牌面对不同市场定位推出的差异化车型。”
“我不认为千公里续航是纯电动乘用车主流产品的技术趋势。企业规划、生产、销售几千公里续航车,必须有天花板。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,消费者对这种1000公里电动车的需求会逐渐下降。”曹广平说道。
重点是充电问题。
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,面对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的焦虑,长续航应该不是车企发力的唯一方向。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,主流车型续航里程基本提升到500公里以上,完全可以满足日常需求。如果想进一步缓解里程焦虑,行业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充电和换电设施的完善上。
“电动汽车为了长续航应该避免‘拉电池’,可以采用开发充电基础设施的方法来缓解续航痛点。”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,“如果充电桩布局不变,即使产品续航里程过千,也未必能缓解车主的里程焦虑。”
经过多年发展,中国充电桩行业规模不断扩大。但记者了解到,目前仍存在部分地区充电排队时间过长、部分充电桩利用率低等问题。“我国公共充电设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中心区域,二三线城市、县乡、城市外围区域、高速公路等区域布局不足。”崔东树说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充电桩布局是否合理,是影响电动汽车使用体验的重要因素。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充电桩规划中的作用,合理选址。此外,发展超级快充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发展方向。“我觉得充电技术的提升是最关键的。我们应该加快建设‘快充’充电桩,15-20分钟就能充完50%以上的电,这将大大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。”崔东树说。
此外,对于纯电动汽车冬季续航能力衰减的问题,中消协提醒,车主充电时应注意不要让雨水或雪水流入充电口;低温充电或停车时,尽量选择合适的温度环境,减少电池寿命损耗,提高充电效率;养成“浅充浅放”的充电习惯,尽量不要电池电量耗尽再充电,做到按需及时充电;新能源电动汽车长时间闲置时,应适当充电后再适当停放,定期通电。

作者:凤凰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凤凰娱乐 版权所有